西宁废铁回收财政支持力度大 有人有钱,才能办成事情。为确保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,巢湖市建立了运营管理队伍,加强了经费保障。同时,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扶持政策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、督查考核办法等,实现了垃圾治理工作的制度化、规范化。2016年底,该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域市场化,13个保洁公司承担着全市17个乡镇(街道)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、收集转运工作。同时,以每个自然村庄为1个网格,将全市共划分为3115个清扫保洁网格,配备网格队长130名。农村环卫保洁队伍按农村户籍人口每300-400人配备1名保洁员为基本要求,共配备了保洁员2324名。13个保洁公司在全市配备了分类垃圾桶50000余只;兴建了209座仿古式垃圾分类收集亭,完善了7座垃圾中转站转运设施,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基础不断完善。 “更为可喜的是,市财政对农村环境整治的经费投入逐年加大。 ”杭行表示,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市场化后,每年共投入6000万元,主要依靠市镇两级财政予以保障。 2018年起,每年市级财政再安排2000万元,专项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。 “我们还创新工作模式,建立全域垃圾治理**群,及时了解各地动态,开展调度督导。此外,专门聘请退休老教师担任监督员,开展城乡环境治理义务监督。 ”韩金明说。 “标杆”需要再拉高 “看得见山,望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的美丽乡村,洁净美是**大前提。 “垃圾分类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,既节约了资源,又减少了垃圾的总体体量,环境治理压力大为改观。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些短板和不足。各区域发展不平衡;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。 ”杭行表示,随着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,巢湖市将进一步拉高标杆、奋勇争先,在推进垃圾终端处理上再下功夫,在健全运行模式上不断创新;进一步构建更为成熟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;完善堆肥垄开挖和堆肥模式,积极做好可腐烂垃圾的堆肥、消毒和覆土;加速推进市有机物处置中心项目建设,推进实施具有“巢湖特色”的机械成肥项目;还将采取激励措施,进一步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。
【扫码关注我们】